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

李俊昌老師的數學教學經驗

【數學教學經驗分享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俊昌20091210

    今年是我任教的第十七年,期間擔任的教學工作多是國小高年段導師,以前我花了很多的精神、體力、時間,希望能幫助學生在數學能力的培養上有所增長,我曾運用了各種練習卷當作補充教材,也設計不少考試題目幫助他們作學習評量,更使用一些說學逗唱的教學法來增進教學樂趣,在期中考來臨前也會幫助一些學生實施補救教學,可是整體的表現始終不如預期。灰心之餘,常想著:是我不夠用心嗎?是我努力不夠嗎?是我選錯教材嗎?是我表達能力不好嗎?經過反覆的檢討,不斷的反省,再請益他人,我終於發現到:「是我的方法不對!」五年前,我開始嘗試發展另一種數學教學方法,想不到效果不錯。這才讓我明白,原來我以前教學太用力了,導致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被擠壓得很狹窄,這與需要靈活的頭腦來運算數學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。發展出的四個步驟,讓我在教學上越來越輕鬆,而學生也學習得頗愉快。就以下分享:

一、課前預習:
(一)牛頓的讀書方法:牛頓讀大學的時候,在每學期開學以前,都會先利用寒暑假,將開學後要上課的所有課本先看完。等到上課時,牛頓已經在看比那門課更進階的研究報告了。牛頓自己曾經提到:「當我走進教室上課時,常發現對上課內容的了解深度,已經超過了我的老師。」這種自主學習的態度常會帶來學習效果的正向循環。
(二)我所實施的具體方法是在上課前一天,就在家庭聯絡簿上呈現隔天的數學教學進度,例如:預習課本第50~53頁。也希望學生們能夠在上課之前就在家中把這四頁內容翻看過 一兩 遍,甚至期許他們能夠把裡面的題目算算看,不管會不會做答,都試著挑戰看看。會算的人可以在上課時提出他的想法,不會的則可以在課本中加註自己的問題,等到上課時提出發問,獲得解答。
(三)剛開始實施課前預習這方法時,全班學生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做到,所以我就給這些學生在平常成績上面加一分!這樣的鼓勵促使下一次開始,有二分之一的學生進入預習的行列,漸漸的風氣開始產生(學生會發現課前預習竟然有好多的優點),一段時間後全班沒有預習的人數只剩下三五個,我就在他們聯絡簿上告知家長鼓勵學生確實做好課前預習(不要太強求全部的學生一定得做到,以免綁住自己。要用正面的角度多去看已經做到的,不要用放大鏡去在意那些令人挫折的事)。
二、引導式教學法:
(一)學生既然在老師上課之前就已經對教學的內容有某一程度的了解,接下來的上課,老師就輕鬆多了(教育很難去改變尚未預備好的人),只要順水推舟,他們會學得又好又快(正向循環會帶來正向循環)。
(二)我所實施的方法是直接抽籤,請數個學生上台在黑板上解答課本所設計的題目(大約三到五分鐘的時間),在此同時我也走到學生座位間巡視-探看他們的課本是否真有預習、了解是否有個別問題、觀察是否專心在上課,所以三五分鐘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,絕不是教學的空窗期。
   (三)等到台上的學生做完後,老師就可以開始進行引導式教學法:請剛才的學生上台講解一下他解題的想法和運算的技巧(每人大約一到三分鐘),老師只需從旁引導他的敘述步驟即可(就是一些歸納、整理、分析、總結、引導、糾正、解答、重…)。這樣一下子就能夠進行數個課本的題型(大約是兩頁的內容),簡單清晰的就進行了教學的主要流程,不累吧!
三、每日三題:
(一)這是最重要的步驟,也是數學教學黃金律的成敗關鍵。
(二)原來只要每日三題就可以勝過每週一張練習卷。
(三)我所實施的具體方法是,利用每節數學課的最後約十分鐘時間,在黑板上即席寫下三個有關該節上課內容的題目(難易程度分為易、中、難,第一題屬於安慰題---簡單易算;第二題是運用題---希望他們能夠真正學會該單元內容;第三題則是延伸挑戰題---挑戰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,提昇向上的水準),讓他們抄寫在數學作業本上,並且立刻進行解答流程。
(四)我所給予的正向刺激有三個:首先,能夠正確解答,先完成這三題的學生就可以『下課了!』下課時間是吸引他們每天來上學最快樂的事之一,所以很多學生會拚命去完成它,在不能靠參考書、不能問父母、也不能和同學討論的情形下,為了爭取下課時間,只好靠『自己動腦-很強的腦力激盪時間』。其次,過關的學生必須在黑板上登錄自己的號碼。許多時候他們彼此間的比賽、刺激,會驅使他們想要搶第一個或前面幾個去登錄號碼,這種成就感是他們無比的榮耀啊!最後,有些學生速度比較慢,反應較遲緩,思考能力較欠缺,做不出來,不斷的寫錯,一直被退回,,下課都快結束了,還沒有算出來,急得快尿褲子了,急得眼淚直流,這時候老師要幫助他們,請已過關且尚未離開教室的學生充當臨時小老師,來教導他們。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間,教育他兩件事,一是上課要更專心;二是平常要和同學和睦相處,發展好的人際關係,在這個時候才會有人幫你。
(五)老師在這段時間裡面所要做的除了出題以外,就是做批改的動作。平均改三題只要花大約五秒鐘,所以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,或許會犧牲一點點老師的下課時間吧!記得在批改時要給予對的同學口頭嘉獎,不對的同學稍微勉勵。
(六)不要小看這每日三題,他的長遠效果超乎我們的想像,這會逼使每一個學生去認真思考、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、去腦力激盪、去專心上課、去結交好友、去用心預習、去。想想看每日練習三題,一個禮拜五次,一個學期二十一週,長遠下來會幫助他們建立正向的思考模式,養成積極求學的品格(常常做的事會成為一種習慣,習慣養成會展現出一個人的個性,個性的發展會成為這個人的生命呈現-好壞皆然)(近來我出「數獨」題目,給學生每日練習一題,也是這個用意)。
(七)每日三題還有一個很大的功效,就是讓老師發現/挑出到底哪些學生常常在上課時根本聽不懂,吸收不進去,進而協助他們要更用心學習。
四、補救教學:
(一)一個班級的數學能力好壞,通常不是看該班有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(畢竟是少數),而是看兩件事,一是整體的數學平均成就;二是低成就的學生表現的如何。
(二)總有幾個學生是數學不容易開竅的,再簡單的題目就是能考出二三十分的成績,縱使他的國語成績是九十八分,數學就是無法開竅,不是他不用功,而是理解不過來。當然也有少數是確實不用功的。也有少數是真的受智能限制。
(三)我所實施的方法利用「小老師制度」:午休時間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太願意睡覺,可是沒事做,一小時是很無聊的,所以我會徵求一些熱心、又規矩好的、又數學程度不錯的學生(每班大約有一打)來充當小老師,找三五個小老師一對一指導三五個數學程度較弱的同學,每日十題,利用午休時間加強練習。勤能補拙不是嗎!再來,我也會視學生的家庭背景給予該生的家長一些實際建議。例如:學習有障礙的學生,若其家庭經濟尚好,我會建議家長給予該生請家庭教師來輔助他的功課;對於家庭中父母很忙而無暇照管子女的情形(通常孩童多半會沉溺在電視和電玩中,而呈現惡性循環的學習光景。其實要克服放縱生活的誘惑,對於成年人來講都是不容易的事,何況是孩童呢),若家中經濟狀況許可,我會建議父母乾脆讓他的子女到安親班去上課,至少有人照料著。
(四)這樣下來這些原本數學程度不佳的學生,他們當然不會考一百分,可是卻能夠確確實實脫離二三十分的窘境,進入及格的境界,有六十分的,有七十分的,有八十分的,竟然也有一百分的。其實他們的頭腦並沒有變得更好,只不過經過更多的精熟練習,和不怕數學的心理因素,以及我要解學問題的能力提昇了他們的平均水準。
    結論:實施這四個方法是我幾年來美好的嘗試,教得很輕鬆,教得很愉快,沒有壓力和重擔,和學生玩數學,學生普遍很喜歡上數學課,也很期待上數學課。以往十多年,我所任教的班級數學成績平均常停留在八十幾分,但是這幾年來,班上的數學成績大幅成長,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訝不已,期考平均分數常達到九十二到九十六分之間。而這些考試的數學題目,都不是我出題的。以上與大家分享。

本文轉貼自:本文轉貼自:https://blog.xuite.net/j00026/twblog/113278217-%E6%88%91%E7%9A%84%E6%95%B8%E5%AD%B8%E6%95%99%E5%AD%B8%E7%B6%93%E9%A9%97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給我